当前位置:首页 > 幻想修仙 > 道儒生仙
正文 第一章 游子衣
作者:古今多少寺 | 字数:2021 字

上古末年,天武帝南踏蛮荒,北撵匈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后在长安称帝建立天朝,最后却不知所踪,唐天宗登基之后开创了“贞观之治”,改国号为唐,号称上国,后来亦不知所踪。唐青帝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八千多万,同样不知所踪。这是前唐最辉煌的三位大帝留下的万古谜团,其三位竟在位千余年,没人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其后又都不知所踪,也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唐国与汉国并列为这片大陆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声誉远扬海外,燕,蜀,韩,魏,楚等国家均有往来。唐国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个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国科技、文化、经济、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北方各族,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东瀛等国家吸收唐国的文化与政治体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现在中原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唐文化。唐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唐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唐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唐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到如今,虽然各民族百花齐放,但唐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唐国重儒术,实行以儒治国,如今的繁荣与此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同样繁荣的大汉国却对儒家儒学忌讳莫深,让人费解,但是据说在汉国开国之时是与唐国一样推崇儒术甚至犹有过之的,而如今这样实在是让人觉得蹊跷,但是其原因都难以考究了,我们的故事就是在这么一个儒学大行其道的大唐开始。==============================================================

又是一年春草绿,草长莺飞日,最是踏青好时节,然而对于这名正在草垛旁读书的少年却并非如此,春天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今年既然已经来到就说明离那个日子更近了,紧张感甚至让穿着薄衫的少年鼻尖泌出汗珠。村头有青年男女放着纸鸢,村尾小孩子们捉着迷藏,就是草垛旁也有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啃着青草,但是这些都仿佛与少年无关,少年依然沉醉在书本当中,鼻头的汗珠也懒得去擦拭,只想着在那一天来临之前多争取一分一秒。

少年谈不上多么俊俏,但是却很清秀,身上那股读书人的儒雅更为少年增添了几分气质,换作别人一定很招同龄的姑娘欢喜,然而他却不同,不是说他性格恶劣,也不是他有什么怪癖,而是他的背景实在让人欢喜不起来,年幼丧父,母亲体弱,只能靠上门帮人缝纫补贴家用,而他自己自出生便有顽疾,江湖郎中曾严其活不过弱冠之年,听一位老先生说他是体内有邪气,若想续命就需多读书,利用书中的浩然之气压制,方有一线生机。村子里有不少人私下里说他是丧门星,命格太硬,克死亲人最后会克死自己。少年家贫,只有母亲一点微薄收入,私塾是万万读不起的,但是母亲却常常以不收报酬为代价来交换一些大户人家的旧书来交给少年,再加上少年平日里为邻里放牛的所得一点零钱,这些年虽然不能说是博览群书但也差不多了,说也稀奇,自从读过了书,少年的身体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虽说尚未真正的健康,但现在也仅仅比常人弱上一分,母亲的笑容随着他的身体也渐渐多了起来,可是随着母亲年事渐高,虽然现在才四十余岁,却已经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来,两鬓银霜仿若古稀,家中的生计也就随之更加窘迫,若不是少年背着母亲借着读书的时间到大户人家偷偷当人书童,家中早就无米下锅了,因此少年立下了一个决心,去参加大唐国三年一度的秋季大考,少年并没有跟母亲说过,因为母亲让少年读书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名,只是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过好每一天,但是面对母亲的过度操劳,少年实在是不再忍心,而赴考即是现在唯一的出路,两年来,少年攒了一些积蓄,一半当做盘缠,一半交给邻家的三婶托其照顾母亲,秋季大考往往在秋收之前,既然春天已到,以家乡到京城的距离那么再过一月少年就得上路,这一去无论有无结果,恐怕年内是回不来了,每念至此,少年就泪流满面。说起少年的名字到是有点讲究,叶逍遥,当初那位老先生帮其所取,取自庄子的《逍遥游》,修儒家的浩然之气,取道家的逍遥之名,少年至今都很不解老人的意图,知道后来那个转机,不过那又是后话了。

月明星稀,母亲的房门紧关着,逍遥悄悄从自己房门走了出来,背着早已收拾好的行李跪在母亲的门前,轻声默念:“父母在,不远游,孩儿不孝,今日一走恐怕十月难归,母亲大人受孩儿三拜。”说完泪流满面。逍遥擦了擦眼角的泪痕,将早已准备好的辞别信准备放在客厅的桌子上,突然看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旁边有一张字条:“儿啊,其实娘早就从三婶那知道了你要去赴考,本来娘想阻止你,但是想一想大男儿志在四方,你已经长大了,相信你去世的父亲也一定会为你骄傲的,此次去京城,路途遥远,娘也没啥能给你的,这些天为你缝了套御寒的衣裳,娘会照顾好自己,你也要多保重,看见这信就快走吧,我怕见着了会舍不得。”逍遥看完信终于忍不住呜咽了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