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光曾任御史大夫。而当时董贤的父亲董恭做御史,所以老董时是跟着孔光混的。
老年人跟年轻人开玩笑的时候经常说的一种句式就是:想当年你老子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怎样怎样。
套用在董贤和孔光的关系上,恰好合适。
可现在不同了,人家董恭的儿子董贤当上大司马,与孔光已经同为三公了。
于是哀帝有意让董贤私下去孔光家拜访,想看看这个老丞相对自己爱人的态度。洗心革面的孔光当然能够看出哀帝的意思。
孔光的表现如下:一听说董贤要到了,孔光布置好欢迎和警戒阵仗,穿戴整齐,大老远地站在大门外等症。
等到董贤的车队漏了面,孔光才恭恭敬敬地退入大门。
等到董贤的车仗到达中门时,孔光就退入了客厅。等董贤下车后,孔光才出来,明摆着是拿伺候皇上的待遇招待董贤。
哀帝听说后,自然是喜在心头。立刻投桃报李,很够意思地封孔光的两个侄子为谏大夫、常侍。
孔光真是贤能,爱皇帝之所爱,想皇帝之所想。完全不在乎皇帝爱的是什么人,想的是什么事情。
说道皇帝的真爱,有句形容皇帝们爱情的话叫作:爱江山更爱美人。套用在哀帝身上,是爱江山更爱少年。不是随便说,是真有其事。
在一次宴请董贤父子及亲属的的宴会上,哀帝有点喝高了?”
估计幸福来得太快也太猛烈,董贤一时没反应过来,激动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这时,在一旁的中常侍王闳不干了,义正严词地说:
“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后世子孙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
这句话用现代汉语描述过来就是:“天下是你的祖宗高皇帝打下来的,不是你自己的。你不过是投胎投得好,继承了天下,就应该老老实实把老刘家的天下传下去。像天下传承这种事情,皇上您最好还是别拿来开玩笑!”
一席话把周围的人吓得哆哆嗦嗦,哀帝则被说得一肚子气,还没法反驳。之后随便找了个理由把王闳赶出宫,不让侍奉左右了。
这个王闳,是王家当时仅存的两个还在朝中当点有分量的官的两个人之一。分别是:平阿侯王谭之子侍中王去疾和王谭之弟中常侍王闳。
后来,还是王政君出面给王闳求情,哀帝才又把王闳召回了宫中。
哀帝就这样给了他的爱人所能给予的一切。想童话书里写到的,从此两人快乐地生活着。
不过历史和童话书的最大区别在于:童话书里快乐的期限是永远;而历史中,不管你的快乐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也有到头的时候。
哀帝和董贤的快乐生活持续到了元寿二年。
元寿二年春天,匈奴单于以及乌孙大昆弥都来朝见,汉朝倍儿有面子。当时,西域共五十余国,自国王往下、将相王侯都配汉印绶,共有三百七十六人。
什么叫国威,就是皇帝天天玩断袖,国民走出去一样拽,这就叫国威!
匈奴单于在欢迎仪式上看到如此年轻的小伙站在百官最前列,深感诧异,就向翻译人员询问。
哀帝命翻译答道:“大司马虽年轻,却是因为有大贤能才居高位的。”
单于人老实,闻言还以为董贤真是大贤臣。于是起身,拜贺汉朝得此贤臣。
估计单于要是知道董贤贤能在什么地方,能直接笑死!
不管怎样,这样一来,董贤的官位已经位极人臣,名声已经远播西域和匈奴,什么金银财宝锦衣玉食自然也早已经不在话下。
各方面来看,都真的到顶了。
得到这一切的时候,他只有二十二岁。这所有的一切,他得到的实在是太容易了。
老话总是充满智慧:来的容易去的快。
至理名言。
对董贤来说,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崩于未央宫。
死因:病死。不意外,因为哀帝沉迷酒色,身体一直不太好。
这位皇帝,年轻时也是个才俊。继位之后也曾经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惜在他奶奶等一干势力的阻挠下,他很快发现自己几乎什么也干不了。
雄心壮志受到了打击的年轻人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声色犬马来的舒服些,于是变成了一个酒色之君。而等到董贤这个人出现之后,他的昏庸与荒唐立刻呈几何级数般膨胀。
考虑到他当皇帝时的作为,再加上他的早死,谥为哀字,颇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