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把话说好的基本功
作者:孤峰浪子 | 字数:4957 字

第一节:要把话说好的重要性

无论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职场商场,还是政务官场中都离不开沟通,离不开说话,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相互之间沟通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就会像我们生活中没有水,没有空气和阳光。虽然不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但一定会使我们生活出现严重幛碍。因为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根本不能领悟别人传递给你的信息。人与傻子就没有区别了,假如全界上没有语言,就好比全世界的人是傻子,试想假如全世界人都是傻子,那人类将成为怎样呢?不用笔者说明,所有的人能明白,那人类将会乱成一团糟,更不要说向前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语言可以有文字,通过笔来描绘。其实文字就是人的大脑中抽象语言转为现实的一种形式,说明那也是一种简接的语言。如是果用文字来代替语言,速度与方便的程度就差得多了。

还有人会说没有语言可以用手势比划。就像哑巴与哑巴那样交流,或叫哑语。其实哑语是一种动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固定的动作向对方传达一种信息。与普通的通过声音传播的信息的语言稍有不同。但用手势比划来传递信息毕竟有限,与丰富多彩的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相比,真是有天渊之别,或者说是仓海一粟。

当然有了语言能沟通,能明白你我他之间的意思,但并不一定能办好事,并不能解结生活中的难题,也不能化解矛盾,这就得运用语言的技巧,也就是通常说的说话技巧和艺术。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一句话能说得你笑,一句话也气得你死”、“祸从口出,灾从天降”、“酒遇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好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之类名言警句。无不说明的说话的技巧性和重要性。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还有一次晏子将要出使楚国之前。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从上面晕子使楚的故事我们不难明白,燕子虽然其貌不扬,但他有过人胆识,聪明的头脑,更有高超的说话技巧。才使他没有受到楚王的羞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笔者还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国王问手下的一位得力大臣,世界上最难办的事是什么,那位大臣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话!”。国王吃惊地看着他,心想对于一位国家有功的重臣,说话就是他最难办的事吗?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实那位大臣更深层的含议,是在国王面前说话难,伴君如伴虎,一句话没有说好,丢了官是小事,有可能会丢了脑袋,甚至株连九族,满门操崭。

再回到我们现实中来吧,每当我们打开电视,看电视剧时,时常会看见律师们西装革履地站在法庭上激情飞扬,唇枪舌剑与对方争论不休,直到最后等到法官一锤定音才宣传告结局。

每四年一年届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共和党总统候选有要多次在全国选民面前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来博得选民的投票支持,以便最后能争夺入驻白宫。

每当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时,全球各地都要会爆发出热点问题,棘手难题。与之相关的国家就派出国内知名度高,处理国际问题强,而且还有一重要一点必须具备一流的口才和说话、谈叛技巧的人才能当选国家大使或特使,去处理那些复杂的国际问题等。

以上种种无不显示的语言的重要性,说话的技巧性,没有一流的口才,没有灵活应变的说话技巧就无法获得成功。

第二节:把话说好的基本要素

怎么样才能把话说好,把话说好,笔者归纳起来为五点,被称作为“把话说好的五要素”。即:1、口才,2、应变能力,3、察言观色,多了解对方,4、仔细倾听,多思考,5、幽默。

一、要把说话好,首先要比较好的口才。一个连话都说不明白,或者见到陌生人说话就会发拌抖的人怎么能把话说好呢?笔者认为口才是说话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的口才呢?有的人很羡慕别人流利的口才,见别人说什么都能滔滔不绝,好象有永远说不完的话。认为他天生口才就好,是块说话的料。相信口才是天生的,其实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从母亲子宫里出生之时都只知道哇哇地哭,啥都不会说,并没有什么标志表明谁一出生就有说话的天才。口才是后天通过慢慢地学习和锻炼出来的。

训练口才通过实践总结,可以从几下几方面加强培训和学习,对提高说话水评绝对是有帮助的。

1、多看多读多背。多看就是多看书,什么书都要看,或叫博览群书。这主要丰富大脑知识,使得说话时有充足材料可用,不容易使说话时卡壳。有一句话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说明一个人的知识面广,说明他看得书多。一个的经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都是自己经历、或亲耳亲眼所看所听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书上学来。把书上学到东西装进大脑,脑袋里有东西,说起话来肯定有话可说了。

多读就是多朗诵古诗词,散文等,最好多练练绕口令。据说学相声的人就是从练习绕口令开始的。这主要是训练说话的语速及连贯性。

多背就是多背好词好句,好诗、名人名言,哲理警句等,使得说话时能炒语连珠,文彩飞扬,为说话时的口才增色不少。再说好文章背多了,就自然而然地能出口成章。

2、锻炼胆量。有的人在熟人面前或人少的情况下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谈笑风生。一旦到陌生人面前,或人多,或在大型会议上等情况下,说起话来就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闹出很多笑话来,更重要的是紧张得要命,刚想好的话很快就忘了,容易出现思维中断。所说学习说好话,必须要练习胆量。

怎么样才可能锻炼胆量呢?

⑴、主动找陌生人说会,比如出外坐车或参加什么活动可以主动与坐在自己身的人问一个好,打一下招呼,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可以相互聊一下。一方面打发时间,二来还可以交一个朋友,间接地锻炼胆量,如果经常采取这样的主动的方式与陌生打交道,相信很快胆量就会练起来了。其实很多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大家都希望认识对方,但就是没有人敢主动跨出一步找人家说话。还有一个原因不想主动找陌生人说话,担心遭拒绝,其实遭拒绝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家互不认识即使不理你也并不丢脸。如果你说话的方式恰当,使对方认为你没有恶意不把你当坏人看一般不会拒绝。

⑵、经常参加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公司举办什么晚会呀,庆典什么节日之类的活动等,都可以主动参加,并争取在台上讲话,那怕站在台上说几句话也比没有上台好。

⑶、在家里或在同事、同学等小型聚会的地方可摸拟演讲锻炼胆量,比如晚上在家经常以你牵头召集亲人以家庭某方面为主题召开临时会议,你做主持。这也是锻炼胆量的好机会。

3、多讲故事给别人听也是锻炼口才的好方法之一。也可以把看到的新闻、听到的有趣的事主动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身边的人听。比如下班没事,找同事或朋友聊天时,多把听到的有趣的事,或新闻讲出来让大家听听并可以进行相互讨论。讲多了,你的口才自然就好了。

二、应变能力,就是大脑要反应快,思维要敏捷,口齿伶俐。一个口才非常捧的人,但应变能力差,也往往难把话说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缺乏说话的技巧,同一件事,说话方法不一样可能结果就不一样。

几年前笔者曾在广东东莞一家家具厂制造车间做了一段时间普通工人。有位工友他说话桑音很大,口才不错,胆子也大什么话都敢说,就是说话缺乏灵活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应变能力差。

有一天中午上班之前,我们几位工友,正在车间议论我们车间主任给大家加薪不公平的事,有很多工作优秀的工友没有加上,而那些工作一般,甚至平常表现不太好,有关系的反而还加了。这样一来我们组有几位工友不服,因为他们没有关系,他没有胆量去公司找领导说。只能在车间发牢骚。正当我们说到一半时,车间主任从我们后面走来,当时我们还没有发现他,车间主任有可能听到我们谈话的内容,也有可能没听清楚。他走到一位名叫李志枫工友后面拍着他肩膀道:“你们几位刚才说啥呀?”

我们几位见车间主任来到了身边,连忙收住话不说。因为刚才说的都是对车间主任不利的话,大家都低头不吭声。李志枫见车间主任问他,他半天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说。不过站在对面的张大力却走到车间主任面前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大堆车间主任处理事情不公平的话,还滔滔不绝地举了很多例子。车间主任当时还被张大力说得脸红。由于人多车间主任心里怒气也不好发作,只是笑呵呵说:“谢谢大家的提醒,关于这不公平的方面的事我要调查清楚,如果确实不公平要做改正。”

不久由于公司生意不太好,车间进行重组,被迫裁人。在公告栏中贴出被裁人的名单中第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张大力。张大力气愤愤去找车间主任论理:“我们组那么多人凭啥要裁我?”车间主任只说了一句:“这是公司上面领导决策的结果。”就叫保安把张大力拉了出去。

张大力到死都不会相信,那次被炒鱿鱼是公司领导的决策的结果。

其实那次事后车间主任也私下里找过我了解关于车间工人议论情况。我知道车间主任心胸狭窄,是一位小心眼的领导。故我在与他说话时作了一些变动。我说:“赵主任,刚才我们几位听到别的车间谈加薪的事,就凑在一起谈加薪之事。大家认为你工作能力不错,很有管理水平,就是对个别同事特别照顾,大家有点小意见。其实做管理的难做到百分百公平,一碗水难端平。我也能理解你的工作难处。车间听完我的话笑了笑,小王呀,我相信你的话,这次调薪是有部分人不高兴,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大家努把货赶出来,下次我照样给他们加。

其实同样的事,同样的人用不同方式说出来效果不一样。如果张大力学灵活点。有委婉的口气说,说不定他就不会被炒鱿鱼。

三、说话时要察言观色,多了解对方的喜好。

特别在说服对方做某事时,说服人一定要事先了解被说服人的爱好、脾气、性格、甚至家庭情况等。之后根据他的性格特点,结合说服人的目的。首先要在脑海里设想一些他拒绝的理由。你把这些理由在大脑里酝酿成熟,事先查好资料,想好办法应付他那些拒绝的理由,让他无话可说。还有重要一点,在相互沟通之间要特别注意对方神态举止及眼神等方面。看他对你所说的话是不是感兴趣。如果发现不感兴趣,立即要转换话题或方法。不要对方对你说出的话讨厌致极,你还不知道还在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可想而知这样的谈话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

四、多倾听,多思考。

在与人说话时,沟通时,要做好听众,多听对方说,一方面表示对说话的尊重,更重要让对方把话说完、说清楚你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在大脑里快速地思考虑一遍,你再发表自己的观点。据有关专家提醒:说一句话大脑思考虑三五秒比出口就说要好得多。在有时候,即使你不发表观点,大家见你勤于思考,认为诚俯很深,也会敬重你几分。

四、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反应。什么是幽默呢?幽默就是有趣或可笑且又意味深长的话语。特别在一些尴尬的场面用一句幽默的话语不但能为解彼些的尴尬,还能缓和气氛。在实践得到证明任何人都不会讨厌与幽默的人说话、打交道。与幽默的人说话不但能使人受益非浅,还能享受如沐春风般舒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