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春夜秋缠
第五十二章  蓄水池
作者:修井 | 字数:50 字

在京都的时候,韩景恒也是见过雨夹雪的,但还是不太能感受到小妻子形容的场景,或许,这个必须要亲眼见过才是。


转眼家,就到了三月万物复苏的时候,天地间,远远的看着,已经有了青绿色的小菜冒出了头。


农家的后院,已经开始撒播一些耐得住寒冷的种子和小菜苗,生机盎然一片翠绿。


“韩大人,您刚才说要在蓄水池里面养鱼?”


江大人有些不太敢相信韩景恒就竟然提出来这个要求,去年没有旱涝,蓄水池子里面还有一半的水。


这条蓄水池已经存在很久了,说是蓄水池,倒不如说是天然形成的沟壑,干旱的时候,从里面放水,洪涝的时候,水池里面存水。


就这样一个靠着老天的地方,用来养鱼?韩景恒脑子是秀逗了吗?


江州府的小河流和不少,只是,溪水流多却没有多少鱼,就是放养在里面的小鱼苗,也很快都会死掉。


是以,咩有哪个傻子想要凭借养鱼发大财的。


江州府养鱼的地方,都是比较大的鱼坑,或者是贯通着江州府的一条大河,河里面有鱼。


苟同知却觉得韩景恒的提议非常的好,毕竟,那么大的一个蓄水池,若是能够养出来鱼,还能算是一种业绩。


鱼虽然不太好吃,刺多还麻烦,但是对于平库百姓人家,有鱼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江大人,下官倒是觉得这个提议甚好,若是招来养鱼的博士,教教白姓名养鱼的法子,说不准也能改善一下贫苦百姓的生活水平。”


苟同知赞同的点着头,又道:“咱们江州府的贫苦百姓,江大人大约没见过,那些贫苦的人家,便是一年都不一定能闻一次肉腥味。”


他负责税收,对几个下面的县城还是有些了解。


像是那些贫苦的村子,有的人家连税收都凑不齐,又怎么能够吃肉?


那些村子所在的地方,有大大小小的泥洼的地方,但凡下雨,都会造成小部分的洪涝,梅雨季节,更是难熬的很。


也是所出的地理位置太湿,好些年岁大的人,都有老寒腿的毛病。


江大人原本还以为苟同知与自己一样,要嘲笑一下韩景恒年纪轻轻异想天开的脑子,没成想,他的同袍竟然叛变了他。


“苟同知,不知道这养鱼的农学博士,去哪里找?”


江大人扯了扯嘴角,很是不客气的说道:“韩大人,你也知道,咱们这个地方水多,但是水多的地方并一定能养鱼,咱们若是养了鱼,那稻田怎么办?”


稻田才是活命的根本,若是养了鱼,鱼若是不小心顺着水流去了稻田里面,啃食了稻田怎么办?


还有,他们这边的小河沟里虽然没有鱼,但是那些犯些的硬壳子,也是稻田的天敌,稍不留神,还会夹着人,厉害的很。


从京城来的毛头小子,就算是想要大展拳脚,也要考虑考虑实际行不行?


对于江大人的反驳,韩景恒笑着都虚心接受了,但是,听不听就是他的事情了。“江大人不必担心,咱们找不到养鱼的农学博士,现在培养一个,不就成了?”


“培养一个?”江大人扯着嘴角,顿时觉得韩景恒这是越发的异想天开了。


果然是不知道民间疾苦的小子,竟然天真成这般模样。


“韩大人,你可知道培养一个种水稻的农田博士,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经历吗?养鱼的农学博士?呵呵。”


想都不要想好不好,水里游的,哪个会懂得?


江州府不是没有人试过养鱼,精心养着大半个月,都死了不说,还各个臭的要命,幸亏没传播瘟疫,不然,整个江州府都要搭进去。


自从这件事过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过养鱼的事情了。


现在韩景恒提出来,江大人很是不看好。韩景恒可不觉得养鱼是什么难事儿,京城的人家,哪家后院里没有养几条金鱼?


金鱼也是鱼,金鱼都养得活,别的,照样也能养活,他已经看好了,这边,还有很多人家会种植莲藕,不过种植莲藕的池塘有些脏污。


不过没关系,诗人曾经称赞过莲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是一道打菜,可以赚钱。


韩景恒从江大人和苟同知手里面要来了除盐场之外的一大片的水域,环绕整座江州府的河流,多的很。


韩景恒心满意足的拿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江大人脸色很是不好,对着苟同知说道:“这小子不会是芮大人留在江州府的间谍吧?不然怎么会变相将江州府所有的地图都要走了?”


这个认知,让江大人感觉很是不好,总觉得心慌慌。


苟同知倒是淡定,“江大人或许想多了,韩大人约莫是真的为百姓着想呢?”


这事儿,不管他同不同意,这事儿已经定了下来,没瞧见前阵子韩景恒已经让人去买地去了吗?


包括西郊外的一大片淤泥地,那个地方,每到夏天的时候,都散发着阵阵的恶臭,蚊虫还特别的多,也是百姓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现在这个地方竟然被韩景恒给瞧中了,他倒要看看韩景恒能做出什么功绩了来。


被人踩着脑袋往上爬,江大人是不愿意的,特别是一想到韩景恒的岳父是芮尚书,脖子就凉飕飕的。


此时被江大人万分怨念的韩景恒,则是从府衙上面记录的工事好手去了散发着难闻气味的淤泥的地方。


原本芮若瑶听见韩景恒说找到可以种植莲藕的地方,她还兴冲冲的跑过来查看,结果走近了,毛都没有,早就跑了。


“袁工头,你瞧瞧,若是将这一大片的淤泥地给挖空了,从远处的湖泊里面饮水,能不能行?”


韩景恒指着远处的湖泊,虽然这片湖泊看着离这片洼地离得很近,可若是工程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韩大人,若想将湖泊离得河流引过来,势必要经过阻隔的这一大片街道。”


街道里的人家不少,若是从人家的院子里面开凿一个小河道,岂不是妄想天开?


韩景恒站在高地,看着那一片聚集的房屋,也有些头疼。“那从后面这条小湖泊里引水呢?”


韩景恒指着的是从河流的背后,绕过一个小山包的地方,那里是湖泊的界限的地方,若想要引水过来,少不得要开凿一点儿山石下来。


袁工头其实并不太能够理解韩大人的想法,用一片发臭的洼地种莲藕,谁吃?


只,听说这位韩大人已经上任,派头就很足,恐怕他说的,这位大人也不会听。


韩景恒皱着眉头,除外这两个连通湖泊的办法之外,别的路径走的更加的艰难,内陆湖泊,在江州府,虽然多,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往河水贯穿自家。


“流水就是流财,河流贯穿自家,只会将自家的积累的财富给带走,没人愿意这般做。”


跟在袁工头后面的小子,长得木呆呆的,小声的说着。


江州府的习俗,说实话,韩景恒还真的不怎么知道,毕竟,他来的时日实在是太短了。


按照民俗的说法,显然第一条最短的路径是行不通了,那从山脚下开凿一条小河沟呢?


“大人,这个小山包周边虽然没有人家,但是开凿山上的石头块儿,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袁工头见韩景恒想要尝试第二种办法,不免有些苦恼。


开采山石,非那些活不下去的是不会干这个活的,劳心劳力还赚不到银子,白吃亏。


韩景恒也知道开凿山石也很是苦难,将图纸给合上了,“这事儿我知晓了,您们先帮着将这大年的洼地给清理了就是。”


相当于两亩地的洼地,袁工头瞧着下属拿着铁锹锄了一铲子的淤泥,顿时捂住了鼻子。


“我滴个老娘哎,这大冬天的,也这么臭啊。”


袁工头有些受不了,捂着鼻子站的远远的,“工头,大人说了,淤泥都是肥田的好东西,一会儿还让让您帮着运道贫瘠的下洋村,您可不要忘了。”


小工将铲出来的淤泥装进了麻绳编的款子里面,尽管味道难闻,也没人敢反驳。


本来嘛,他们就是县衙养的小工,每个月都有月钱和粮食拿,只要不是夏天修河道,大半年都是轻松拿钱的。


现在知府大人有令,他们不干也得干。


现在干这个活儿,韩大人竟然还给了他们另外一份银子,算着一天拿两份银子,他们这些小工头,哪有不乐意的?


是以,除外袁工头有些不太乐意,其他小工干的是热火朝天。


有装车的,有运送淤泥的,还真别说,这片常年没人愿意过来的洼地,一时间竟然热火朝天的。


芮若瑶坐在山坡上,看着韩景恒递过来的图纸。


“你还没有看好?从这个小山包这里引水,你不太乐意?”


芮若瑶看着小山包的地方,石头很是坚固,开采起来,的确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若是不从这个小山包下手,就没有别的地方了。


韩景恒看着光秃秃的小山包,很是无奈,“瑶儿,你说,这个小山包在暴雨洪涝的时候,是不是救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