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姚知欢失眠了,在榻上辗转反侧,直至天空露出鱼肚白。
出来打水,看见碧珠的时候,忽然就没有那么讨厌了,虽然碧珠还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和被‘宠幸’后的得意。
显然,她并不知道王爷对她究竟做了什么。
“姚管事,早!”碧珠上前装模作样地打着招呼。
姚知欢颔首微笑:“碧珠姑娘的气色当真是好,恭喜了。”
“王爷宠幸,碧珠也只能迎合,不像姚管事,夜里能这般轻松自在。姚管事也自是有福气的。”碧珠显摆完,便径直回屋了。
姚知欢叹气:身处大宅深宫,谁又不是可怜人呢?
“你什么时候这般杞人忧天了?”慕容漓枫踏步而来,随后看向碧珠离开的方向,“你们说了什么?”
姚知欢又叹气:“还能说什么?到奴婢跟前显摆一番罢了。”
“显摆又如何?她是什么人,本王心里一清二楚。”
“奴婢到底是何人,王爷您是否清楚呢?”姚知欢忽然一本正经地问道。
慕容漓枫眉头一紧。
姚知欢见此,扑哧一笑:“行吧!奴婢懂了,奴婢在王爷心里,还是那个没心没肺、大大咧咧、到处惹事的疯丫头。”
慕容漓枫板着脸骂道:“本王当真是惯坏了你,让你这般没规没矩的。”
“王爷恕罪,奴婢知错,但是,下次还敢!”
说罢,姚知欢一溜烟跑远了,慕容漓枫看着忍不住笑了笑。
辰时初,慕容漓枫带着碧珠按例进宫谢恩,看着二人和睦的样子,太后满脸欣慰,而端坐在一边的周帝则是淡淡地嘱咐了两句,便示意二人坐下。
碧珠从来没敢想,自己有朝一日,不仅还能在倨乐宫中,当着太后皇帝的面坐着,身边还有王爷同坐。
韩公公差人端上了两盏热茶,碧珠更是受宠若惊,连忙谢恩。
反观默默站在座位后面的姚知欢,即便王府中地位再高,王爷再喜欢又如何?来了宫中,依旧没有资格坐着,更无资格喝上一口水。
“哀家看你二人相处和睦,甚是欣慰,你身边早该有个像碧珠这样的贴心人伺候了,不能总跟着府上不懂事的丫头胡来,着实不像样子。”
太后说着,有意无意地看着姚知欢的方向。
姚知欢装作没看见,始终守着规矩微微颔首。
慕容漓枫向身后看了一眼,随即抿了口热茶又放下,微微垂眼道:“府上的丫头有王府规矩约束着,未曾想还是惊动皇祖母操心了,是孙儿的不是了。”
太后眸色渐寒,转而异常严肃地看向姚知欢:“姚知欢!”
姚知欢一抖,这老女人,没完没了找事成习惯了?
虽是如此想着,但太后召唤,姚知欢也不敢耽搁,按例走到太后周帝面前,跪伏在地:“奴婢在。”
太后厉声道:“哀家适才说的话,你可都入耳听了?”
“奴婢姚知欢谨遵太后教导,必定严格守着王府规矩,伺候好王爷,伺候好碧珠姑娘,绝不惹是生非,惹王爷心烦。”
即便如此,太后也并没有让她起身的意思,姚知欢只能坚持跪着。
在场人都明白,这是太后有意为难教训,替碧珠撑腰呢。
周帝始终眉头微蹙,目光深沉:“如此大方得体,倒真是当得起朕所赐,不知,朕所赐的玉蝶,你可还喜欢?”
姚知欢微微抬头,转而向周帝一拜:“奴婢多谢陛下赏赐,奴婢非常喜欢。”
“如此甚好。”周帝深深一笑,随即看向慕容漓枫,“朕之前还担心这丫头是否能伺候好你,如今看来,是朕多想了。”
慕容漓枫站起身上前,躬身一礼道:“儿臣有劳父皇操心了。”
周帝挥挥手:“都起来,今日只是闲话家常,不必搞得这么紧张。”
太后的脸色非常难看。
几人谢恩,各自退回原位,又寒暄了几句后,便各自散去。
出了皇宫,风逸架着马车原地等候,而章卫则是牵着两匹马等在一边。
慕容漓枫吩咐道:“你们二人护送碧珠回府。”
随后,又看向姚知欢:“你随本王去校场干活!”
“王爷早些回来。”碧珠客套完,上了马车。
马车渐渐远去,姚知欢牵着马,打趣道:“有美人等您回家呢!”
二人翻身上了马,稳稳地朝着南苑校场奔去。
“若是你不喜欢皇祖母,以后进宫,本王可以安排你避开。”
姚知欢抓着缰绳,稍稍放慢了速度往慕容漓枫跟前凑了凑:“王爷,您小时候在深宫的日子,一定过的很辛苦吧?”
“确实。”慕容漓枫毫不避讳,“但本王的苦日子中,还是出现了一道光。”
“光?什么光?”
“一个小女孩,在本王受到责罚后,送了流心芙蓉糕给本王尝鲜。后来,她便时常进宫送点心,从那时起,本王对生活有了些许期盼,盼着她能日日进宫。”
“后来呢?”
“她死了。”慕容漓枫说的淡然,“她是镇国将军府的嫡长女,因父亲谋反一事受到牵连,满门抄斩。”
姚知欢听着,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倘若王爷您心中的那道光还在,您的性格也不至于这般了。”
慕容漓枫侧目看着她:“你刚说本王性格怎样?”
姚知欢连连摇头:“没怎么,奴婢是说,王爷的性格特别好。”
二人抓着缰绳,加快了马儿奔跑的速度,直奔校场。
偌大的校场,上千士兵按部就班地操练,颇有气势。
见到慕容漓枫来,路允和白磷首先迎了上去:“王爷!”
姚知欢一直被庞大的操练场面深深地吸引,此场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她看着架子上挂着的各种兵器,忽然很想抽出一把耍上一番。
慕容漓枫一眼看穿了她的心事:“要试试吗?”
姚知欢下意识地点点头。
“去挑一个顺手的,本王给你安排个人。”
姚知欢喜上眉梢:“多谢王爷!”
姚知欢跑过去,偏偏看中了最不好上手的长戟。
一个领队士兵走过来:“姑娘,我劝你换一个轻些的,这个长戟太重,长两米,重两钧,我怕你拿不起来再伤了自己。”
姚知欢偏生来了兴趣:“你怎么知我拿不起来?”
“你若是能拿起来,我以后便倒着走路。”
话音一落,引得附近的士兵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