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心底的烟花
作者:小鱼爱贴饼 | 字数:2234 字
  呃!
  距离京城将两千多里的栐州牧象山山底,慕容漓枫噩梦惊醒。
  他梦到姚知欢喊着他的名字哭得伤心,他想抱住她给她安慰,却怎么也触碰不到她的身体,再转眼,便看到她在悬崖峭壁奋力求生,他想过去拉她一把。却发现脚下跟灌了铅一样,半步都挪不动。
  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她跌落万丈深渊。他急出冷汗,撕心裂肺的痛折磨着他。
  于是,他就这么挣扎着醒了过来:脸色苍白,眸中惊惧仍在。
  月明星稀,山风猎猎,飞禽盘旋在山间,发出沉闷的回响。
  慕容漓枫有些失神地看着头顶的一轮明月,月亮中似乎浮现出,那年中秋发生的事:那晚,她喝醉了酒,又哭又闹的,还非要拉着他上房顶看月亮。
  也是那晚,她搂着他的脖子,十分霸道地说:她看上的男人,身边除了她,不许再有第二个女人。否则,她见一个便打跑一个!
  慕容如烟烤了个暖手袋丢给他:“大半夜不睡觉,发呆?”
  为了行军方便,慕容如烟一袭男装,化作他身边的随从,主队一行人化作举家迁徙的大户人家,其余则是按计划,化装成百姓,分组向京城围拢。
  慕容如烟见他不说话,便坐到他身边:“在想你心里那个姑娘?”
  慕容漓枫点点头:“她就像是从月亮里走出来的一样,明亮活泼。”
  “既然她在你心里这么好,那你为什么不肯跟她说实话呢?她那么喜欢自由,困在宫里已经很苦了,你却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用这种方式出来了。”慕容如烟往他身边靠了靠,“假如,她血淋淋的头颅摆在你面前,你是不是会疯啊?”
  慕容漓枫心底猛地一震:她在父皇跟前伺候,当时慕容云谨拿着他的‘头颅’去复命时,她一定是不敢看的吧?还是,已经有人逼着她去看了?
  慕容如烟恨其不争:“说到底,你就是不信她。”
  “我不是不信她,我是连自己都不信。”慕容漓枫争辩,“我不确定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不确定我最后是不是还能活着……”
  “果然,天下男人都一个样子,惯会找借口搪塞!当年你姑父便是……”慕容如烟话说一半便打住了,“算了,我懒得跟你说,你还是好好想想,回去后要如何面对她的暴风骤雨吧!”
  慕容漓枫一行人的行动还算顺利,一路走来,该埋的线埋了,该拔的钉子拔了,该挖的人也挖到了,该布置的点位也已经布置妥当。
  将近两个月,慕容漓枫带领的主队暗中前行,终于抵达距离京城六百里地的瑶州,其他队伍便以为京城为中心,在六百里范围内围拢成圈,就地蛰伏。
  六百里是最佳蛰伏圈,若是再近些,怕是要打草惊蛇了。
  瑶州及周边城镇之战速战速决,慕容漓枫带队迅速剿灭叛党,牢牢地控制了所有通往京城宁王府及其手下党羽的消息脉络。
  夕阳斜下,暮色苍茫。
  瑶州城外的军营支起了灯火,巡逻士兵逡巡于营地内外,目光警惕。
  时隔三个月,慕容漓枫和皇室影卫统领罗桑再次碰面,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
  这时,先行派往京城打探消息的探子兵回来了,并带回来一份急报,慕容漓枫迅速查看,顿时凝重,眉头紧皱不展。
  一份急报,两个消息:废太子、皇帝病重!
  慕容漓枫连连吸了好几口凉气,拿着急报的手一直打颤。
  三个月来,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一场戏?
  慕容如烟接过急报粗略看了一遍:“别慌,我记得,当年先帝病重时,也曾传出来一份废太子的诏书,为的便是给慕容云谨铺路。”
  慕容漓枫猛地回过神:“也就是说,这也可能是宁皇叔故技重施?”
  “目前还不好说。”
  隔日清晨,第二拨探子兵传来消息,说陛下之前便有意扶持平王上位,如今,平王府的人联手魏氏旧部及关内侯姜铜及其党羽的势力,已将京城牢牢地控住。
  慕容漓枫的脸色很难看:“宁王呢?”
  探子兵微微低头:“宁王府治下的军政院,已经陆续严守在京城各大交通要塞,一旦有风吹草动,宁王便会第一时间得知。”
  慕容漓枫示意探子兵退下,只觉得头疼得厉害,便用力揉着眉心缓解:“两方这么多兵力驻守,粮草物资不可或缺,我们可以控制运粮队,分散他们注意力。”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但现在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控制运粮队送粮的时间进程?万一行动跟京城里的安排冲突了,那也是麻烦。”
  慕容漓枫沉思片刻,他忽然想到了宋承运。
  他可是有名的粮商,手下众多,跟自己也熟识些,现下可以找他帮忙。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也陷入紧张的气氛之中。
  周帝时病时好,满朝文武百官摸不透,都觉得皇帝上朝时精神抖擞,但早朝结束前,便会突发眩晕之症,或是直接晕倒。
  与前朝官员挂钩的后宫嫔妃探望之时,也都无一例外被姚知欢拒之门外。
  后来,周帝干脆不再限制早朝日子,只以每半个月一次的大朝为准。
  又一日,周帝卧床不起,就连大朝也开始缺席了。
  赵院使干脆住在了周帝寝宫,日日守着,姚知欢更是寸步不离,早已忘记了白天黑夜,每日唯一盼望的,便是周帝龙体能好起来。
  后宫嫔妃们依旧坚持不懈地要探望周帝,姚知欢实在撑不住了,便请了御前侍卫长程麓帮忙,毕竟皇帝需要静养,出了任何问题,她第一个逃不掉。
  一月初六,千秋节,因为不是大寿,便只在宫宴厅内宴请了皇室中人。
  病了多日的周帝终于打起了精神,身着一袭正统绣龙朝袍,参加了宫宴。
  周帝破天荒地对太后说了许多体己话,大多是感谢太后多年的养育辅佐之恩。
  太后心中,周帝根本算不上好儿子,她深深地看着周帝,内心无限感慨,认为是周帝缠绵病榻多月,反倒将其内心最柔软的的地方挖掘出来了?
  太后疑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千秋节热闹了一整天,宫宴最后,还安排了烟花盛宴。
  烟花升腾而起,如朵朵绒花在夜幕中绽放,氤氲出大片似锦繁花,绚烂夺目。
  姚知欢淡淡地看着,心绪平和无起伏,似乎周围的热闹皆与她无关。
  周帝不知何时站到她的身边:“怎么?还是有心结?”
  姚知欢福了福身子,依旧平静地望着天空:“谈不上心结,奴婢只是觉得,每一朵绽放的烟花,都像极了一个人的笑容,当真是好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