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我作为新科进士,位置靠后,正好能观察前方的情况。皇帝端坐龙椅,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样子,面容威严中透着几分疲惫,眼下有明显的青黑。
【当皇帝也不容易啊,天天加班,连个双休日都没有。看那袖口的墨渍,肯定是批奏章时沾上的】
"砰"的一声,站在前方的一位老臣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皇帝的目光也骤然锐利,扫视着朝堂。我赶紧低头,假装研究手中的笏板。
"近日边疆急报,北狄屡犯我境,众卿有何良策?"皇帝开口问道。
朝堂上立刻争论起来。主战派主张增兵镇压,主和派建议纳贡求和。我听着这些极端化的建议,忍不住在心中摇头。
【这些人都不懂地缘政治吗?北狄犯边是因为去年雪灾导致牲畜大量死亡,他们需要粮食渡过难关。与其打仗或纳贡,不如开放边境互市,用粮食交换他们的毛皮和药材,既能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又能促进双边贸易】
我正想得出神,突然发现朝堂上有些官员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好似在寻找着什么。皇帝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每一位大臣。
最前排户部尚书刘墉突然转身,目光直直地锁定了站在后排的我。
"新科进士辛明,陛下垂询,你可有良策?"刘尚书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我浑身一僵,冷汗瞬间浸透了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
【完了完了,我一个小女子哪懂什么军国大事等等,我大学辅修国际关系,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古代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贸易关系》,刚才想的确实有道理啊】
我深吸一口气,学着兄长的语气开口:"回陛下,微臣以为,北狄犯边事出有因"
我将心中所想稍加修饰,娓娓道来。从北狄面临的生存危机,到互市贸易的双赢可能,再到具体实施步骤,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朝堂上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听得入神。
"故微臣以为,与其劳师远征或屈膝纳贡,不如以商止战,以利化敌。"我最后总结道。
皇帝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得深沉难测。"辛爱卿见解独到。朕命你即日赴兵部任主事,专责处理此事。"
我惊得差点咬到舌头,慌忙跪拜谢恩。周围的官员们投来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兵部主事?正六品?这升得也太快了吧!等等,我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退朝时,我感觉无数道探究的目光黏在背上。走出宫门,我几乎是逃也似地钻进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