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大官人
第104章:断谱
作者:秋心非心 | 字数:2645 字

  皇上在御书房里已经两次听到李云戛然而止的琴声。从李云园传过来的琴音已经很微弱了,但是皇上偏偏就能听得清晰,如在耳边。当第三次听到同样的骤止,似乎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时,皇上烦躁地将堆满案牍的折子推开,大步走向李云园。


“你就这么不开心,连一只完整的曲子都弹不了?”皇上冷冷地问。


李云愣了一下,继而便理解了皇上的愠怒,皇上大概是认为自己因思念柳烟失神而屡次中断琴音。“李云无意中得到一本古谱,但这谱子大概有误,有一处无论如何也没法连贯,李云尝试了数次。若说有不开心,也算有一点吧,只是不知皇上为何如此不开心?”李云语气清淡,说完便低头细细地看起琴谱,不再理睬皇上。


皇上哼了一声走到李云面前。“给朕弹一只曲子。”


“李云弹了好一阵子,累了。李云想休息了。”李云站起来向内室走,皇上扯住他的胳膊将他拽到怀里。“朕也累了,朕陪你一起休息。”


李云微微皱起眉,皇上立刻发现了这一丝不悦,语气更加凌厉。“怎么?不愿意?”


李云轻叹一声。“皇上,您今日怎么了?算了!李云为你弹一曲清平韵吧。”


“你竟然抗拒朕?”皇上的眉头紧蹙。


“李云不是抗拒皇上,只是不想皇上这样不明不白地对待李云!”


皇上又冷哼一声。“朕心里明白的很。”


“皇上您不相信我的话?您根本不相信我!”


“朕倒是想相信你,你敢说你对得起朕?”皇上的声音已经夹杂着愤怒。


“那琴谱真的是断的?”


李云闭着眼点头。


“是朕错怪你了。那琴音听得朕十分烦躁,莫名地就恼怒起来。李云,别再弹那曲子了,把那谱子烧了。”


李云睁开眼。“求皇上饶了那琴谱,李云以后不弹就是了。”


安远说:“奴才听不太懂,只是那样戛然而止的时候,好似一口气悬在喉头,立刻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不太舒服。”


“那谱子看来真有古怪,不知道另一本如何?”李云想起尚宛儿说起是他自己所写时略有些羞涩的表情,那一只曲子应该是比较稚嫩浅显吧。李云有时自己也随着心情随意拨弄,但从未曾想过把谱子记下来。


安远看着李云陷入沉思的样子,担心地问:“皇上刚才~~公子没事吧?”


李云撇了一眼扔在地上的衣服,微微一笑:“没什么,你把那两本琴谱收起来吧。”


李云跪坐在皇上身边拿起面前的折子仔细阅读后拣关键内容讲给皇上,按皇上的意思批示。大部分都是一个“准”字,有的皇上会问问他的意见。每年刚开春这段时间折子特别多,各部、司、卫都在集中上报各项计划及请项。


李云问:“这已经是中书筛选整理后了?怎么还这么多?”


皇上懒洋洋地靠着软榻说:“他们只要稍微有一点点小争议就推到朕这里,一点不给朕担当。这些个家伙就喜欢争来辨去引经据典,却没什么主见。李云,朕累啊,能替朕分担的人实在太少。”


“李云想替皇上分担,怎奈能力有限,只能尽力为皇上做一些小事。皇上现在用的都是功臣,而非社稷之臣。大凡一朝开国,必重用功臣以及功臣子嗣,但及三世,则应启用社稷之臣。皇上,李云还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你怎么也跟他们一般迂腐?”


“皇上手段太硬、抓得太紧,只怕臣子们畏惧心太重,不是不为,而是不敢为。”李云望了皇上一眼,略作迟疑接着说到:“十年前清后党,偌大京都没剩下几个皇亲国戚;七年前清君侧、削紫卫,到现在前紫卫人员没有一个敢应诏回归;四年前决大赤河,十几州沃土变成一片荒野,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云瞅了瞅皇上逐渐阴沉的脸,一咬牙接着说:“皇上!即使李云,承蒙皇上千般宠爱,万般骄纵,在皇上身边亦时常胆战心惊~~”


“你是说朕是暴君?”皇上眼神凌厉起来。


“皇上不是暴君,却是~~厉君。臣子们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谁还敢挺身为皇上担当。因此那个什么疯子良,敢顶撞皇上,实在是颇有勇气,只可惜有勇无谋。”


“哦,你倒还推许他?他不是侮辱过你?为何说他有勇无谋?”


“李云只是就事论事。那个人李云也极为讨厌,自命清高的伪君子!我说他有勇无谋,是因为他说话不给自己留余地,也不给别人留余地,让事情无法周旋。真真是个疯子!”


“哈哈!”皇上突然大笑起来。“你今日说这些话,也是下了很大决心吧?连你跟朕说些真话、心里话都要鼓足勇气,可想其他人了。到底是朕的李云,为朕着想,不怕惹怒了朕。”


李云得了鼓励,又说:“先贤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皇上更该如此。”


“哟,开始教训起朕了。”


“李云不敢。李云只是想起前些日子皇上竟要李云陪同祭祀,实不该皇上所为。”


“一边说着不敢,一边指责朕。普天下只有朕的李云才敢这样啊!朕知道李云并不是怕朕,只是不想让朕生气,所以才事事依顺着朕。朕的李云啊!”


李云这厢义正言辞地说着国家大事,皇上却自顾自地抱了他诉说甜言蜜语,让李云无法继续说下去了。温存了片刻后,李云依然不解风情地问:“剩下的折子,还要李云接着读吗?”


柳烟例巡的这些日子,李云每日里看看紫卫和万记的日报,也没什么需要他操心的事情。黄修文和张良驹都已经到了平安镇,军中找了个替死鬼砍了,沈掌柜被依法拿下,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被判发配到西疆苦役,张良驹早已买通官府找了个犯人替了,把沈掌柜送离平安。其他几个涉案的下属都缴罚金了事,平安万记的人事做了大幅调整,张良驹和黄修文打算参加完黄修思的婚礼后返回。事后方谦传庄主令,命各万记不得与当地官府走得太近,不得仗着官商身份超越律法,若再有违法乱章之事,绝不姑息。尽管如此,李云还是慨叹,第一次不用重典,很难立威,总有人怀抱侥幸心理。


柳烟隔三岔五地通过万记的渠道送回自己的亲笔信。柳烟的字越写越有样子,文笔也生动许多,他细致地描述一路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希望李云可以分享到自己的感受。


他在江南路果然惬意啊,李云看完书信,心里暖暖的,信步走到屋外。墙角的几株杏树打了满满的苞,有几朵性急的已经绽开。江南比这里暖和,应该已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了吧。柳烟他这会儿,也许正沐在杏花春雨中呢。


此刻柳烟正站在一艘官船的船头甲板上,行进在去往苏州府的运河上。这段行程柳烟选择了水路,一来是柳烟从小生活在北方,没有走过水路,比较新鲜,想看看所谓的大运河到底是什么样子;二来这一段的水路比陆路近。


已经出来一个月了,江南的富庶、江南的秀美、江南的清雅,令只见过苍茫西北风情的柳烟赞叹不已,心里却反复想着,如果有李云同游该多美好。李云不是说三年后随自己离开吗,也许三年后不一定非要去云谷,两人一起游遍名山大川也不错啊。


这一个月也收到李云的片言只语,李云说他一切都好,一如既往乏善可陈,又说喜欢看柳烟写的信,感同身受。


江南的细雨何其温柔,沾衣不湿,而运河两岸的田野乡村,在朦胧中却显得更绿了。这种~~温柔的感觉,对,是温柔,一定要写下来让李云感同身受。柳烟正想着,船猛地一晃,突然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