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倾城王妃
楔子(1)
作者:青绿 | 字数:3112 字

姜国政和十五年冬,大雪纷飞,寒风肆虐。

姜国皇宫门外十万军队如乌云般黑压压地聚集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肃杀冰冷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

厚重的皇宫大门被缓缓打开,姜国皇帝带着满朝大臣缓缓走出,每一步每一踏都仿佛压着千斤巨石。皇宫大门外,有两名出色的男子站在军队的前面,神色庄重的等待着早已知晓的事实。

而在姜国都城平城的城楼上,有一缕火红色的身影分外耀眼,此人正是姜国皇帝和已故皇后唯一的女儿——昌平公主,姜莞玉。

昌平公主一身大红色绣牡丹百褶裙,火红的裙摆在风中翻飞如火焰在熊熊燃烧,而外穿的大袖衫上金色线条绣着的鸾凤在日光的照耀下若隐若现,就像活的一样。

眉目如画,眸若繁星,朱点红唇,三千青丝绾成华丽的堕马髻,耳上红玛瑙耳环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灿如朝阳,艳如芍药,绝色倾城。平城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一不知姜国皇帝最宠爱的昌平公主是姜国第一美人。

犹记得当年大婚,昌平公主与姜国第一世家上官家二公子上官立华成亲,十里红妆,热闹非凡,全城欢庆,新郎新娘,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何等令人称羡。然而今日昌平公主依旧盛装如昔,却眸若霜雪,冷冷地望着皇宫方向,脸上是一副赴死的决绝表情。

登上城楼异常顺利,没有受到任何人阻拦。从上往下眺望,昔日人声鼎沸,繁华热闹的京城大道如今丝毫感觉不到往日的生气,所有的茶楼酒肆纷纷关门谢客,街上了无人烟。只有手持兵器穿着黑色盔甲的士兵站满了整个街道,整齐肃穆地望着那金碧辉煌,象征着帝王无尚尊贵的皇宫大院。

昌平公主知道在那一队队整齐的士兵的最前面站着她的夫君上官立华以及上官立华的兄长上官立勤。今日他们二人带着十万军队,将皇宫全部包围,意欲逼宫。她的父皇知道这一切之后,和所有心腹大臣商议,决定投降。

上官家是姜国第一世家,其祖先曾是姜国始皇身边第一文臣,帮助始皇出谋划策,建立国家。上官家一直秉着行事低调,谦卑谨慎,忠君报国的原则教育后人,严谨的家风才让这个家族延续了整整五代而屹立不倒。历代君主对上官家都颇为礼遇,上官家在姜国百姓的眼中口碑也极好。

然而没想到的是昔日一直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上官家竟然起兵谋反,逼皇上退位。

原因还得从头说起。一年前,姜国南方大旱,整整一年不曾蒙老天爷恩宠落上半滴雨。姜国虽然地处大陆南方,水网众多,也不过饱上百姓们一口水,地里靠天吃饭的庄稼们无水可饮,全被渴死。不到一年,姜国便山河疮痍,饿殍遍地,光景惨淡之极。

昌平公主的父亲姜国皇帝自登基以来,成日与皇后讨论诗词歌赋、管弦丝竹,对国事昏庸无能,使得国家积贫积弱,贪官污吏众多。皇后去世后,就派大臣遍访全国各地美女进宫,后宫佳丽高达两千人,堪称历代姜国后宫人数之最。姜国皇帝更加沉溺于纸醉金迷、风花雪月。

姜国皇帝昏庸了大半辈子,被这次天灾一激,头一回从脂粉堆里明白过来,赶紧下令各属地大开粮仓,赈济万民。皇帝虽在一夕之间变做圣明公侯,可长年积弊一时半会儿没法根除。开仓放粮的圣旨一道道传下去,官仓开了,粮食放了,万石粮食一层层辗转,到了百姓跟前只剩一口薄粥。

上官家的大公子上官立勤自做官以来多次向皇上劝谏,希望皇上勤政爱民,朝乾夕惕,没想到皇上根本听不进他的劝告,一味地享乐,从那时起姜国的气数就已经开始慢慢耗尽。旱灾发生后,上官立华立马将家族经营的粮食产业中的粮食全部无条件发放给遭受灾害的百姓,可只是杯水车薪。

眼看着皇帝无能,贪官压榨至狠,百姓们只得揭竿而起,势必要将姜国皇帝赶下宝座。一些清廉有志向的官员曾和上官家两兄弟说,如今皇帝昏庸无道,使得百姓起义,上官家深得民心,何不趁此推翻政权,建立新朝,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上官两兄弟分别行动,上官立勤在朝中做官,依仗着五代以来上官家在朝廷的威望暗中与刚正耿直的镇军大将军以及一些私交甚好,为官清廉的官员合作,逐渐控制朝廷。而上官立华则在外面收集民心,暗中帮助百姓起义,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起义呼声高潮迭起。

上官家巧妙地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就在大雪纷飞的腊月初五,率领军队进入平城,包围皇宫,逼皇帝退位。

消息传至皇宫深处,姜国皇帝被这大逆不道的言论,以及上官家的举动砸得惴惴不安,立时于朝堂上令诸臣子共商平凡之策。众臣子都深谙为官之道,又被上官家做了思想工作,知道姜国气数已尽,与其跟着这个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做垂死挣扎,还不如另投贤主,三言两语耍几段花腔就敷衍了过去。

最终讨论无果后,姜国皇帝只能仰望长叹一声:“投降吧,姜国气数已尽……”

姜国皇帝也许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了他人生中最明智的决定,他拿起案上的玉玺率领朝中百官打开皇宫大门,迎接义军进宫。

昌平公主站在城楼上平静地看着眼前一切。这次旱灾不仅让她的父皇从奢靡荒唐中叫醒,也让她从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中觉醒。就在昨天她从府内知道她最爱的夫君要在今日逼宫时,就已经做好所有的决定。

回想起昨日晚上,眼看着深更半夜上官立华还没回来,就去书房找他,她在外面清清楚楚地听见他和一名女子的对话。

“立华,明天你就要和立勤大哥带兵逼宫了,虽然一切都已经按照计划完成,但是成败与否还是得看明天。”

“我知道,大哥已经准备好一切了,镇军大将军已经把兵符交给了大哥,就等明日了。”

“立华,你我都知道如今姜国气数已尽,覆灭是迟早的事。那……如果逼宫成功了,昌平公主,你打算怎么办?”那女子不确定地有些忐忑地问道。

房间里沉默了半晌,昌平公主在听见逼宫这两个字眼的时候,心里突然一紧。原来,原来这一个月原以来上官立华总是不再府内,原本以为他是奉命去解决旱灾之事,没想到他居然在和上官立勤筹谋逼宫之事……

顿时如晴天霹雳,而接下来两人的对话更加她如堕冰窖。

“立华,你根本不爱他不是吗?那个公主被那个昏君宠坏了,性格刁蛮任性,飞扬跋扈,整个京城上下谁人不知,贵族子弟人人见之避如蛇蝎。当初为了追你,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缠着让那个昏君赐婚。而你之所以会娶她也不过是在那个昏君的压迫下不得已而为之,要不然你也不会在大婚当天不肯与她同房,婚后没多久就总是往外面跑,这桩婚姻你心里根本从来没承认过不是吗?”

“是!我当初的确是迫于无奈才会娶她,逼宫之后她的命运我会跟大哥商量。姜氏皇族是一定要覆灭的,姜离夜这个昏君一定要死!至于姜莞玉……姜氏皇族一旦覆灭,大哥是不会让我们的关系在持续下去的……她,我必定会休!……”

接下来上官立华的话昌平公主已经听不到了,脑袋嗡嗡作响,只有那一句:她,我必定会休!

一瞬间肝肠寸断。心,如同被放在铁板上烤,一刀一刀刮在肉上,鲜血汨汨流出不止。

泪,一滴一滴地留下来,心疼得浑身痉挛抽搐着。两年了,整整两年了,她十六岁嫁给他,夫妻两年,他从来没爱过她,娶她仅仅是因为皇权的逼迫。

她十三岁认识他,上元佳节灯会惊鸿一瞥,便注定她沉沦在他的风华中。整整三年,她天天往他府里跑,为了能让他心动,能够从心底接受她,她卸下公主的尊严,去读她最不屑,最不喜欢的诗词曲赋,去虚心向宫中绣娘请教学习刺绣。

犹记得,她整整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只想在他过生日时能够亲手送上自己绣的荷包。后来得知,他将自己的荷包随手丢给了府内的丫鬟。犹记得,她喜欢吃皇宫御厨做的醉鸡,有一日听说他进宫给皇上请安,她抱着醉鸡顶着大雨,来到皇宫门口将醉鸡高高兴兴地递给他,没想到他冷冷瞟一眼将醉鸡递给了旁边的侍卫。犹记得……

虽然遭到他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可是她从不气馁,也从不想让父皇利用皇权给他施压。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真正接受自己。可,自从她听说他有心上人之后,她开始慌乱。她偷溜出宫去找他,没想到看见他和一个漂亮的女子亲密的搂抱在一起逛街。她怒极攻心,跑上去对着那名女子打了一耳光,扬言道:“上官立华,你只能是我姜莞玉一个人的!”

而后,她向父皇说出自己的心事,此生非上官立华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