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情伦理 > 绣娘
03
作者:朝非 | 字数:1506 字

天色已晚,她摸了摸空荡荡的肚子,却只是买了两个馒头,小心地包好——一个给吕志明,一个留着明天当早饭。

她自己,喝点水就够了。

回到家时,吕志明已经下学,正趴在桌前写字。见杜思嫒回来,他眼睛一亮:“嫂嫂,你回来了!方才锦绣坊的伙计送来了好些东西。”

他指着墙角整齐摆放的几个包裹,语气里带着雀跃:“有一大匹素绢,还有十二色绣线,都用锦盒装着。伙计说,是周掌柜特意嘱咐要轻拿轻放的。”

杜思嫒走过去,轻轻抚过那些包裹。素绢用油纸包得严实,绣线盒上还贴着“上等苏绣丝线”的签条。

她转头看向吕志明,发现少年的肚子突然“咕噜”响了一声,吕志明顿时红了耳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杜思嫒这才想起,自己出门大半天,怕是这孩子从学堂回来就一直饿着肚子等她。

“志明,”她柔声道,“今晚想吃什么?嫂嫂给你做。”

吕志明摇摇头,却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纸包:“锦绣坊的伙计还带了一包桂花糕来,我…我留了一大半给嫂嫂。”说着,肚子又不争气地叫了一声。

杜思嫒看着少年手中有些压扁的纸包,又望望他强忍饥饿的模样,心头一软。她接过纸包,轻轻掰开尚带余温的糕点:“来,咱们一起把这些吃完。”

看着吕志明双手捧着糕点吃的的模样,她不禁想起这些日子来,这孩子跟着她吃的苦,那些粗茶淡饭的日子,那些寒冬腊月里冻得通红却仍坚持练字的小手…

“志明,你要好好读书。”她轻声说,“将来考取功名,让你大哥在天之灵也能安心。”

吕志明重重点头,突然扑通跪下:“嗯!我一定考中进士,让嫂嫂过上好日子!”他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声音闷在青砖里,“若违此誓,叫我永世不得功名!”

杜思嫒去扶他的手顿在半空,油灯将少年的影子拉得细长,像极了他大哥当年在县衙立誓的模样。

“起来。”她伸手拉起少年,“我说过供你读书,必不食言。”

少年却不动,从怀中掏出一张工整的契书,墨迹未干:“请嫂嫂立约。”

烛火跳动在密密麻麻的字迹间:

「立约人杜思嫒自愿供养吕志明科举进学,待其金榜题名时,当以宅院半所、良田十亩为报。若中途废止,天打雷劈。」

“你写的?”杜思嫒指尖点在契书上。

吕志明耳尖通红:“先生教过契书格式…”他突然抓过剪子划破手指,血珠滴在砚台里,“嫂嫂若不信,现在就写血契!”

杜思嫒按住他流血的手指,蘸着混了血的墨,在空白处添上一行小楷:

「倘吕志明负义忘恩,当以毕生仕途偿此债。」

窗外骤起狂风,吹得窗棂格格作响。杜思嫒将契书一撕为二,带着血墨条款的那半塞进嫁妆匣最底层。那里还躺着吕家当年给她的聘书——同样鲜红的指印,同样雷霆大作的夜。

夜深了,吕志明睡下后,杜思嫒又坐回绣绷前。烛光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孤独却坚韧。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杜思嫒已经站在了当铺门口。

她攥着袖中的包袱,指节发白。包袱里是她最后一件像样的衣裳——一件藕荷色绣梅花的褙子,是她成亲时母亲给的陪嫁。

“死当,活当?”柜台后的朝奉耷拉着眼皮,声音冷淡。

“……死当。”杜思嫒低声道。

朝奉抖开衣裳,眯眼看了看绣工,鼻子里哼了一声:“料子一般,绣工倒还精细,二两银子。”

杜思嫒心头一揪,吕志明今日要去学堂,先生说了,若再拖欠束脩,便不许他进门。

“……好。”她哑着嗓子应下,接过银子,小心地塞进贴身的荷包里。

走出当铺时,冷风卷着枯叶刮过她的裙角。她拢了拢单薄的衣衫,快步朝书肆走去。

书肆的掌柜认得她,见她进来,叹了口气:“小娘子,又来买墨?”

杜思嫒点点头,从荷包里数出半两银子:“要一块松烟墨,再要一刀竹纸。”

掌柜摇头:“松烟墨涨价了,如今要八钱银子。”

杜思嫒咬了咬唇,又摸出三钱银子递过去。

掌柜看了她一眼,终究没说什么,包好墨锭和纸递给她。

杜思嫒道了谢,转身时,听见掌柜低声嘀咕:“一个寡妇,供小叔子读书,图什么呢……”

她的脚步顿了顿,却没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