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励志 > 金钱与人生
第2章:一个收人微薄的人怎样成为富裕的有产者
作者:郭建红 | 字数:11059 字

第2章:一个收人微薄的人怎样成为富裕的有产者

“重要的是学会驾驭自己。”

歌德。

“大多数人为眼前而工作,少数人为未来而工作。明智的做法是为两者而工作既为眼前的未来,也为未来的眼前而工作。”

真理的猜测。

“所有成功的秘诀都在于克制自己……如果你一旦学会了驾驭自己,那么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向我证明你能够控制自己,那我要说你是个有教养的人;缺乏这种品质,所有其他教育都于事无补,毫无价值。”

欧利芬特夫人。

“整个世界都在嚎叫:能拯救我们的人在哪里?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人!请不要舍近求远地去寻找这样的人:这个人其实就在你身边。这个人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个人……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决心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没有比这个事情更艰难的了;如果一个人决心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容易的了。”

大仲马。

1。改变命运要靠勤俭节约。

只要想方设法不懈努力,生活富裕闲适并非渴望不可及。只要善动脑筋,高薪水高收入正是成为富裕的有产者的前提。一句话,只要付出劳动!精力!诚实和勤俭,社会进步和幸福的果实就不再会与自己无缘,个人相应的社会处境以及阶级处境的改善也就在眼前。

贫穷是一种不幸,但大肆挥霍浪费却带来真正的痛苦。当前社会挥霍浪费才是罪恶的根源,也成了社会的毒瘤。会赚钱似乎并不难,但会花钱却并不容易。然而财富的造就却并不仅仅取决于赚钱,懂得花钱甚至更有决定意义。通过勤劳节俭开源节流,必定能使家庭储蓄增加,虽然可能还不能达到足够富裕,但是着也足以让他们保持独立地位,并未过上健康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可以说,自我克制和个人节俭等品格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财富积累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社会上一些高收入的工薪阶层却没有半点积蓄甚至有的还过得落魄的人也并不少见。虽然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方面的差距制约着工人们的薪酬和地位,但真正拉开人们差距的,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克勤克俭的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对资金的节约或者浪费决定着一个人的最终命运。善于节约资金,就可以找到有利可图和有用的事情,就不愁改变处境和命运。事实上,当今那些主要的实业界领袖也并非生来就是领袖,他们同样是直接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

一位南开郡工厂主的实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位纺织厂厂主的真实姓名我们不便提及,因此我们就姑且以史密斯先生的称呼来说说他的情况吧。我们去参观他的工厂时,厂里有三四千人在干活,整个工厂700台电力织布机在不停运转。当我们要离开工厂时,一个一起来的朋友拍着那位工厂主的肩膀,以一种明显不同于南开郡人的坦率和随和说道:“史密斯先生本人在25年前还是个工人,他是通过勤奋和节俭来获得这么巨大的产业的。”对此,史密斯先生也立刻以同样坦率而幽默的方式回答:“不,我不把它完全归功于我自己;我同一位拥有一笔财产的妻子结了婚。这很重要,因为当她与我结婚时,她作为这个纺织厂的织工已经拥有每周9先令6便士的收入。”

任何成功的商人,都必须首先是一位善于合理计划生活并懂得节俭的人。实际上,就连每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也不例外。我们也不必再向人们重复强调节俭的重要性了,也没有人能会否认节俭习惯是可以逐渐养成的。许多实例都表明,节俭是人人都可以努力做到的,而且节俭决不会使人痛苦,相反它还能使人们免遭蔑视和侮辱。虽然它要求人们保持克制,但也并不意味着抹杀正当享受,相反它还会夺回由奢侈浪费所带走的乐趣,并带人间带来幸福。

节俭虽非人的本能,但要做到却也并非难事。每周节省几先令,持之以恒几年下来就能积攒几百英镑。虽然有些人可能不信,但我们敢说,从每周节省2先令!一先令或6便士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这和人们具有多么高的智力或多么高尚的德行没有多少关系,它似乎也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唯一需要的只是节省和自我克制习惯的养成,也即是说它并不需要强烈的决心,它只需要具有一般常识和一点点有耐心能够抵制放纵享乐就足够。事实上,这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意识而已,只要付诸行动立即就能见到成效!越是持之以恒,节俭就越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从而也就更容易做到,同时它所带来的补偿和报酬也就越是可观,那么生活也就会自然随之慢慢改变。

2。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也许有人会说:对于一个收入微薄而且不得不把每便士都用来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他还能从哪里去节省出多余的开支用来储蓄呢?确实,在许多勤奋和节制的人身上也存在这样的事情,但这并不等于说节俭和储蓄就失去意义。只要能够确实保持克制,就连这些穷人也总能找到积攒的途径,并且获得他们本来就应该享受的快乐和幸福。而且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否则,这个世界不仅会停止进步,而且早就惨不忍睹了。

穷人们的节俭可能主要苦于收入微薄,但对那些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则不然。对这些富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克制和责任。挥霍无度的做法不仅自私之极,而且极端可耻!即使他把自己每周的收入一点不剩地花在全家的享乐上,如果不说是十足的愚蠢,至少也可以说是极端不负责的行为。如果一个生前收入颇丰,但死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而只留下听从命运的摆布的妻子和赤贫的家,那么毫无疑问他绝对是天底下最自私而且极不负责的人。虽然通过一些人主张捐款也许可以避免厄运,但却不解决根本问题。尽管这种事例相对较少,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陷入赤贫境地就是天大的悲剧了。

事实上,这种不幸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通过节俭。只要平时少喝杯啤酒或少抽一支雪茄,把任何一次用于感官享受和快乐逍遥的花费节省下来储存起来,就足以使安稳的生活多一份保障。事实上,那些最穷苦的但却勤劳节俭的人,正是通过平日里看似微不足道的精打细算,才为他和他的家庭应对那些疾病或失业等不测之灾提供了基础,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了这种不幸的意外对他们的打击。

尽管通过节俭可以让人们拥有充足的储蓄以应付意外之灾以及他们年老时所面临的困境,但对更多的人来说节俭的意义绝不仅在于此,而是在于它是最终通向富裕的道路。虽然最终成为富翁的毕竟只是少数几个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成为富翁的能力,勤奋节俭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决定节俭习惯养成的不是机遇,而是对于挥霍浪费能够自我克制的意志力。

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并不必然带来节俭习惯。因为事实表明,即使在那些普通劳动人民中也不乏宁愿享受快乐而不愿实行自我克制,甚至挥霍浪费的人。他们常常大手大脚地把自已的收入花的一分不剩。更有甚者则把多年辛勤工作的收入在一年内就挥霍精光,不仅死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儿,而且欠下沉重债务。甚至就连他曾得以栖身的房子这点家产也都早就归属了别人,以至于他的丧葬费也没了着落。毫无节制的挥霍浪费酿成了多大的罪责!

学会深谋远虑和朴素节俭,首先需要当人们变得更为明智和善于思考。一个像野人一样毫无头脑的人是根本不会为未来作打算的,他也不会考虑到艰难时日的需要,更不会考虑去去帮助别人。只有明智的人才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从而及早为生活中可能的不幸作好准备,而且还会认真地去帮助那些与他邻近和亲近的人们。这也是责任感使之然。这对于一个将要承担婚姻家庭责任的人来说,更为重要。也许这种责任原本就是上帝的明智安排,但是很多人却并未认真地考虑过它。特别是对于那些回避婚姻生活及其责任的人而言,这种严肃思考更是不可奢望。但对于结婚的男人则必须事先作好心理准备,他不仅要保证他的家庭生活不会匮乏,而且还要想办法为家庭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即保证在他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后的情况下,他的家庭都不会因为陷于赤贫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为此目的而做到勤俭节约正是富有责任感的体现,特别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如果不能对家庭成员的未来做好规划,这种人不仅是无知的蠢材,而且是残忍的懒汉。试想:一个做父亲的只顾自己生前挥霍享乐,不仅不留一点积蓄,而且最终还把一个赤贫的家庭留给社会。难道还有比这更无知更残忍的吗?然而不幸的是,几乎在每个阶级中都存在这种罪恶的生活模式。一些中上阶级也同下层阶级一样,他们的财力并不足以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挥霍浪费,而且几乎极尽炫耀!轻浮!享乐之能事。虽然他们做梦都想致富,但这也不过是出于满足他们喝高档酒和吃美味佳肴的财力需要而已。因此,几年前休默先生在国会下院发表讲话时所讲的那个引起一阵“大声的嘲笑”的那个论断,即他认为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实在是太奢华了。现在看来这不仅完全是事实甚至比那时更加正确了。

也许是现在快节奏生活的压力,让人们生活得太紧张:不仅有限的财力不足以支撑,而且还搭上了最宝贵的生命本身。但实际上,只要人们善于节俭,无论节省的东西多么小最终都可以积聚为他力量的源泉。不仅在他的晚年可以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而且在生前也能够抬头挺胸地面对这个世界了。作为主人,生活也充分处于他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善于节俭才能真正自立。

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是自立的基础。这也使金钱具有了某种道德意义,当然前提是它必须同节俭联系在一起。作为自立的一种保障,节俭这种最朴素和平民化的品质能立刻就升华为最值得称道的高贵美德之一。因此“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正如巴威尔所说,“因为金钱反映出人的品格。”的确如此,正如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实和高瞻远瞩抑或贪婪!吝啬!不义!挥霍浪费和目光短浅等等这些品质,很多时候正是通过对金钱的使用所体现出来的。

寅吃卯粮注定不会成什么大事,而且还总是把自己悬挂在赤贫和破产的悬崖边上。这种人天生注定了贫困和受奴役的地位,因而也不会有什么自尊,更不会获得别人的的同情和起码的尊重。节俭的缺失让自由和自立远离了他们,而挥霍无度又足以剥夺他们所有的坚毅的精神和美好的品德。

不仅赚钱和花钱永远都是两回事,而且知道如何节省赚来的钱更是一门艺术。多数人都有足够的技能和勤奋去做好前者,但却缺乏必要的智慧去做好后者。以致许多人都沦为了及时行乐的奴隶,败倒在放纵挥霍而不计后果的冲动之下。这种现象本可以通过人们坚强的意志力或其他强有力的手段加以控制,但不吸取教训!死不悔改让这一切都成为了幻想。

培养节俭习惯,主要就是为了节省每一项不必要的开销,避免任何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从而为了改善自己以及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境况打下基础。在此必须要学会保持克制,特别是在价格陷阱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明确任何多余的交易都是浪费,尽管一次购买可能花不了几个钱,但是我们因此而花费的代价却是昂贵的;细微的开支汇聚起来就将成为一笔巨大的浪费!如果不能防微杜渐,毫无节制不计后果的出手阔绰的坏习惯的形成将不可避免。西塞罗也曾告诫人们:“不要养成狂热的购物癖,这样你就会从中享受一种无形的收益。”但许多人就是被那种购买便宜货的习惯冲昏了头脑:“这真是便宜得出奇的东西:让我们买下它。”“你买它有什么用吗?”“不,目前还派不上用场;但它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候派上用场的。”就是这样的心态让人们逐渐失去了理智,再加上时尚的作祟,古旧的陶瓷器皿!古旧的字画!家具甚至陈年老酒这些乱七八糟的便宜货耗费了太多的金钱!正因为如此,贺拉斯?沃波儿才诙谐地说:“我希望在我身上别发生类似的售卖,因为我没有一英寸的房间或四分之一便士可供交易。”

作为一份道德责任,人在在年富力强时期为晚年安享舒适幸福时光积累一笔钱财是正当的。绝不应该挥霍地度过了他收入丰厚时期的大部分人生阶段,而年老时却要沦落到向人乞讨,或者完全依靠他人慈悲的施舍过活,这样的悲惨境遇足以让人心酸。但如果人们能够吸取教训,那就应该抓住机会下定决心努力工作并尽力为将来进行做好准备,从而为家庭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事实上,只要人们能在年轻时候就为未来早作打算并及早就开始节俭储蓄,就足以对自己晚年的生活应付自如。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生活,尽管在生命终结时不能带走什么,但却可以选择留下一笔财富从而也赢得一份美名。

然而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把父辈们的经验教训放眼里,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几乎就是消费狂,他们花起钱来不仅更加慷慨大方而其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父辈们那种种恶行又在他们身上延续着,他们自己也逃不了债台高筑的命运。不断扩张的的欲望变成了无底的黑洞,满足各种需要他们就不择手段进行他进行投机敛财,这样最终必然是倾家荡产遭受失败的重创。但即使是这样的教训似乎也难以让那些行为劣迹斑斑者改弦易辙。从本质上讲,勤俭是一种实际生活行为,因此它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最好地传授给人们。苏格拉底就建议那些有家室的为父者,通过耐心观察他们节俭的邻居的以便从这些榜样身上获得教益。

谁不能从历史经验中收益,谁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曾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绝食者”的塞缪尔?约翰逊先生深深地懂得贫困所带来的窘境,因为他曾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和他的朋友萨维奇流浪街头,而在人生的早期生涯中所遭遇的贫困对他也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因此,他不仅像西塞罗一样断言节俭是财富或幸福的最佳源泉,甚至还将其称为精明的女儿!克制的姊妹和自由的母亲。因而他总是力劝他的朋友和的要尽力避免陷人贫困,他向人们指出,“贫穷不仅剥夺一个人乐善好施的权利,而且还会使他丧失对本可以通过各种德行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的邪恶的诱惑的抵抗力。绝对不要轻易向任何人借债,并且要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无论你拥有什么,消费的时候都不能花的一子不留。贫困是人类幸福的一大天敌。毫无疑问它会破坏自由,并且会亵渎美德难。而节俭则不仅是闲适安逸的基础,也是一切善行的基础。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如何能想象他去帮助别人呢?我们必须首先能够自足自立,然后才能施予。”

对那些追求自立并富有责任感的人来说,节俭从不会是一种负担。对于那些过着节俭生活的人来说,道德品质的升华!心灵素养的提高以及个人的独立,竟然只是每周节省几便士或几先令的事!这不能不让人们倍感惊奇,但事实的确如此。

4。节俭致富需要自尊自爱。

挣样相同,而花钱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将大相径庭。家境相同的两个人,每人每天同样都赚5先令,其中那位说他没法节省于是也从不节省一个子儿的人最终堕落成了穷光蛋;而另一个人则尽量做到节俭并定期把节省的钱存到储蓄所,最终他成了有产者。节俭的努力所带给人的不仅是财富的集聚,而是是尊严的获得。自我克制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以及品格力量的增强和精明谨慎性格的形成正是其最好表现,而这些美德也使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我放纵,进而驱散那些的烦恼!忧愁和痛苦并获得使心态更加安逸闲适。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有人否认并且说自己“没法做”如果说这不是一种可笑的谎言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正在走向堕落。事实上,节省实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举例来说,没有人会因为每天少喝一杯啤酒就活不下去,如果就把这每天一杯啤酒的钱节省下来并定期存入银行,在20年里就会增值到让他拥有几百英镑的储蓄。况且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每天几乎都要喝半打啤酒,这样一个人在一生中光是酒钱就要花费大量的钱财,而那些喝白酒上的也不例外。如果以每天开销9便士算,那么在50年时间里将会花费大约2000英镑!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还有什么理由说节俭做不到呢?

如果一个人要能够自立并获得最起码的尊严,那么他首先就应当要有独立支撑起他和他的家庭生活的能力,因而财富的积累也就显更为必不可少。这也就更需要一种勤劳节俭的品质。据说有个雇主曾建议他的工人要“为将来可能面临的艰难时日积攒点东西”后来当雇主问起这个工人的积蓄时得到的答案却是:“老实说,什么也没有。我按你的建议去做;但昨天下了场很凶狠的雨,把一切都冲走了我酗酒去了!”他仅以自己那细小世界为中心,因而对别人来来说也就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他完全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毫不考虑他们乃至他作为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而对那些需要他们帮助的人得影响,这是些多么可怜而又自私的家伙!

若想获得尊严,人就绝不应当仅仅考虑自己,而应当承担起对别人的责任。同时也决不能自暴自弃把目标定得太低,而必须要有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更高的人生追求。任何时候都应当清醒地看到,作是造物主创造的万物之灵,人乃“仅仅是略为低于天使的动物”因此就应当拥有大自然和天意所赋予的一部分永恒利益,因为造物主赋予人才智,赋予人以爱的力量。因此,虽然我们应该爱惜自己,但是也绝不应该做个极端狭隘自私的人,更负有爱他人爱社会的责任。这也是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两种永恒的核心,造物主早就把它们全部融合在一起了。

因此,自尊缘于自爱,要想自尊首先要自爱。也只有爱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才会勇于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尊重身体!心灵!品格开始尊重自己吧,这也是激发人们走向进步的第一步。它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勇敢自立积极向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善自己的境遇。绝大多数美德的形成都是以自尊为基石,而偏狭自私就是自我沉沦。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使自己达到某种境界。因为我们绝不是被扔到激流中任其沉浮的稻草,而是具有主宰行动自由的人。我们能够为自己选定正确方向和道路,并且也有逆流而上勇立潮头的能力。我们可以在节俭而充实的生活中相互提升彼此的道德水平,我们既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又要为不幸的日子事先作好准备。我们应该再聆听明智教诲中树立最圣洁思想,学会高瞻远瞩并且在互帮互助中追求远大目标,享受最高尚标的幸福生活。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爱自己和爱社会并不矛盾,而是相互统一的。”世界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提高自己,同时也就是为世界增加一位更加正直崇高的人。而芸芸众生的普遍改善和提高,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必将会获得改善和提高。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纯洁进步,带来的正是整个社会的纯洁高尚和进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组成它的个体状况的复制品。虽然这些道理听来都是看似不言而喻,但却有必要经常以便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

另一方面,获得社会的尊重也意味着同他人的相互尊重。而一个人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又能更好地促进同他交往的人们改善和提高,并且随着品格力量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对别人身上需要改进的方面也会看得更为清楚,因而他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去帮助别人提高和改善。如果他自己很好地尽应尽的责任,那么在号召别人也履行同样的责任方面他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相反,如果一个自身醉醺醺或肮脏的人想教育别人去过克制和清白的生活,那就只能沦为极大的笑柄。试想:一个陷于自我放纵的泥潭中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他人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促进者呢?正如“医生首先要治疗好自己”一样,请先自尊自爱吧。

5。自我改变与高尚追求。

以上所述可以概括如下:我们自己的改变才是包括社会在内的一切变革和进步之前提。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最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对自己本身最好的教育。要想改善别人首先必须先改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在他自身的行为中展示出这一效果。自立自尊自爱,是做人的开始。

未雨绸缪就是为了应对人生的变幻无常,而且这也是我们勤劳节俭极力储蓄的一个强大动机,同时它更是一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即使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说,人们也必须这样做,因为“如果任何一个人不是为他自己尽这项义务,而是刻意为他的家人尽这项义务,那么他就毁弃了这一信仰,这比无神论者还糟糕。”

众所周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即使一个最身强力壮和最健康的人也难以抵挡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或疾病的打击。人生不仅充满了变数而且永远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的生活也同样如此或者说更加复杂多样。如果说什么是确定的话,那么就只有死亡是无法避免和确定无疑的。

没有人可以逃过最终一死,但是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和态度来面对。在灾难面前哭叫“没有人会帮助我们吗?”的,就是那些垂头丧气!不可救药的人。如果这种哭喊还是出自那些本来可以通过自我克制和勤俭就可以轻易地自救并且还能帮助自己的人之口,那么他们这种无知懦弱不仅让人感到无比气愤,而且他们这种卑鄙自私的叫喊更会令人作呕的。

的确,无知使得很多人丧失了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品德,因而也使自由和幸运等都远离了他们。事实上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源自于他们自身,外在的强制如立法等手段毕竟不是形成这些良好品行的根基所在。外在的强制很那让他们变得节制!富有才智和品行良好,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幸的根源绝不在于国会通过的法律而是就在于他们自身。

更有甚者,那些挥霍浪费者还对国会的立法加以嘲笑,而那些嗜酒如命者则对其充满蔑视,他们宁肯把自己最终的悲惨结局归罪于别人,也绝不会承认我克制和为未来做好作长远打算的意义。那些极端狭隘的自私之徒对千百万民众的极力煽动,更让这种无知的恶行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全民的疯狂几乎使得没有人去尽力去教育这些可怜的民众去养成节俭!克制和自我修养的习惯,反而更加歇斯底里地喊叫“没有人会帮助我们吗?”

这种叫喊会严重腐蚀人的心灵变。因为这不仅会强化他们的无知,而且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对个人幸招原则即必须依靠自己的原则的极漠视。要想帮助自己得到提高,他们必须要靠自我拯救。勇敢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征服一切,它会让人变得无坚不摧。即使那些最穷苦的人都能做得到,其他人也决没有理由去拒绝。

实际上,有着良好收入的工薪阶层在我们国家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只要稍加努力进行节省从而为未来做好准备,他们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道德品质并促进自身的高尚和独立,从而为提高他们作为人和公民的社会地位。然而,只顾眼前享乐早已让他们忘了节俭,由此给他们个人幸福和家庭生活带来的危害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照理说,工薪阶层的人们应当尽力为他们年老或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家庭的需要作些起码的准备才行,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却只顾胡乱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形成了铺张浪费和腐化堕落的恶习。在“繁荣时期”他们大手大脚地胡乱花掉自己的收人;当艰难日子来临的时候,他们立刻就陷入悲惨的困境中。钱没有被妙用而是被滥用:人们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没有被存到了储蓄所或流向了慈善团体,而是流进了啤酒馆。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吧,我们只要将其同周围的任何一个勤劳节俭的邻居做个对比就可以得到足够明确的答案。工厂里全部机器满负荷的运转!工人们拿着很高的新水,仓库里没有积压的货物,产品远销国外,铁路货车满载货物往来穿梭,港口货轮忙得不可开交……一派繁荣景象表现着繁荣时期的兴旺和生气,每个人都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富裕和更加兴旺。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常常是所有时期里最不繁荣的场面,因为繁荣并没有减少人们的放纵挥霍,也没有让男人和女人们都变得比过去更加明智更有素养,有节制并且追求高的目标的生活仍需要付出努力。

6。繁荣时期的节俭致富。

繁荣景象下人们的生活怎样?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我们将发现,与繁荣相伴随的就是各个领域开销的迅猛增长。人们的高薪水高收入迅速被大手大脚不计后果地花掉,不断增长的工资非但没有节省下来,反而花在了酗酒上。不仅好的习惯没有养成,而且还形成并延续了坏习惯。可见,任何物质上的繁荣都不会给那些鼠目寸光毫不顾及将来而又不懂勤俭之道的人带来多大益处。除非学会节俭并且学会为将来做打算,否则当贸易一旦萧条下来时,一种“饥饿和撑饱”的恶性循环将会经常性地折磨他们,并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经济发展的周期律决定了“繁荣时期”也绝不会长久不衰。在繁荣时期,星期天可以不工作几乎成为一种惯例,因为工人们的高工资高收入足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虽然银行在每周周日也照常开放,但却难见到工人们的身影,而在工地上也并没有人在工作“工人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就连雇主们也纳闷,他四处寻找他雇来的建筑工人并对包工头说:“这项工作必须不停地进行,必须在好天气结束前把建筑物封顶。”“可是,先生”包工头只能无奈地告诉他“今天是星期日,建筑工人还没花完他们的钱呢。”情况就是这样,由于能拿到足够多的收入,工人们就不必更不会每天再留在工厂里干活而可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享乐。殊不知,这些人不仅在挥霍他们的血汗钱,而且同时又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德文郡首府埃克塞特的布道者波伊德教长讲,每年在棉纺织业!棉花贸易!砌砖业和建筑业中由此而带来的损失竟高达700万斯特林(英国旧式货币单位)。这是多大的一笔损失啊。

繁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把布匹!丝绸!棉花!五金器具!玩具和瓷器等等生产出来,并贱买贵卖,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耕耘土地!种植谷物!喂养牲畜并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只为金钱利息而活。更不能把这些就当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标,因为人是有才智有理想有意志的高等动物,除了人的肉体物质需求外,人还必须要有更高的精神的心灵的追求,除了满足人的口腹欲求之外还必须追求灵魂的圣洁和品格的高尚。只有人们不仅获得物质需要的极大发展和满足,而且包括他的道德!才智以及精神灵魂在内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健康健康发展,才算是真正的繁荣。

繁荣的标志绝不是仅仅是金钱,当然繁荣也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本性。因为在很多时候,尽管人们有更多的钱可供支配,但他们却没有往他的钱箱里存下一分钱的时候,他的本性的发育也许会遭到更大的障碍和扭曲变形。这样看来,也许收入的增长不过成了放纵和满足他们那无止境的动物式的欲求的手段,而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道德品格会同他们的收入一样得到同步改善。经济繁荣也可能仅仅是让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而平时又劳累过度的人获得了大吃大喝放纵享乐的机会而已。如果是这样,那么由政府经济学家们所称的“国家繁荣”就根本不会成为让普通大众物质生活变得富足的保障。如果这个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至今仍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那么可以想象,这种“繁荣”所产生的就不是益处而是非常可怕的恶果。甚或的富裕乃至生命的尊严都需要良好的学识和高尚的美德来铸就,只有这种品质的不断增长,而不仅仅只是不可胜数的工业农业产品以及生活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才是促进个民族的真正繁荣昌盛的保障。

在伯列斯顿庆祝丰收的感恩聚会上,来自英格兰南部一位牧师写给曼彻斯特的主教的一封信函中对当地农业工人生活境况的描述也再次说明了这个事实。这位牧师首先对工人们的高收人表达了他的高兴之情,同时又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下述情形:“目前,高收入给他们带来的唯一结果是更多的啤酒被消费掉。如果说这就是我们从繁荣中所能得到的益处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把它称之为我们应当向主表达感激的恩赐。一个民族真正繁荣昌盛的标志不在于财富虽然财富是繁荣的一个必要特征而在于这个民族德行的增长,也在于舒适!安逸和满足感在整个社会的更加平稳的分布。”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繁荣真谛的揭示。

勤俭致富是我们一贯坚持和强调的,也是我们一贯推崇的。但我们也绝非宣扬一种吝啬鬼!苦行憎式的赤贫生活,因为生活中那些小气鬼!守财奴!悭吝鬼都足以让人厌恶并嗤之以鼻。我们所鼓励和提倡的是,人们应该培养勤俭致富的品性,养成规划生活并善于为将来做好准备的习惯。每个人都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衣食丰足的美好时期要意识到为赤贫匮乏做好准备;在生活安逸的时候为将来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坏日子作好准备。特别是要像枯水期也要修好防洪堤一样,要时刻克勤克俭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才能既维持幸福富裕的生活又得以自尊自立,并且还能增进社会的健康。我们坚信点滴的积累都有可能在必要时派上大用场,但节俭绝不等同于贪婪!吝啬,牟利也绝不就是自私或放高利贷。实际上,它恰恰是与其相对立。因为节俭意味着人们对金钱不仅不能滥用而且还要妙用,同时更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因而可以说,节俭致富。

不是为了要将它藏入金库。

也不是为了要有仆人服务。

只是为了独立的人格尊严。

和不受别人的奴役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