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沿着人行道并肩而行,落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童桦谈起他书中灯塔的象征意义,声音随着话题的深入而变得生动起来,时不时用手势强调某个观点。
"所以当主角最后选择点燃灯塔时,其实是在点燃自己内心的光,对吗?"她转头看向常岩晟,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常岩晟没有立即回答。这个解读比他原本设定的主题更加深刻。创作时,他只是本能地觉得主角应该那么做,却没能如此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心理动机。
"你比作者更了解这部作品。"他最终说道。
童桦摇摇头:"作品一旦完成,就不再完全属于作者了。读者会带入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她突然停下脚步,"啊,我到了。"
常岩晟抬头,面前是一栋普通的公寓楼。他莫名感到一丝失落。
"要不要"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住。
童桦先笑了:"要不要加个联系方式?我是说,如果您不介意读者骚扰的话。"
她的直率让常岩晟感到轻松。他们交换了微信,童桦的头像是一只正在打哈欠的布偶猫。
"它叫舒伯特,因为我放舒伯特的曲子时它睡得最香。"童桦解释道,随后挥了挥手,"谢谢您送我回来。"
常岩晟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才转身离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童桦发来的消息:"今天很开心,期待您的新作品。"
他回复了一个笑脸,随后犹豫片刻,又补充道:"下次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回到自己的公寓,常岩晟打开电脑,却无法集中精力写作。他想起今天童桦谈到他书中情节时眼中闪烁的光彩,那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才有的眼神。与宫婧不同——宫婧从不读他写的东西,说那些"阴暗的故事"让她不舒服。
手机又震动起来。是童桦发来的一张照片:舒伯特蜷缩在她膝盖上,旁边摊开着他刚签名的《午夜灯塔》。
"它好像更喜欢您的签名而不是书的内容。"附文这样写道。
常岩晟轻笑出声。他拍下窗外的夜景发过去:"写作时的风景。"
很快收到回复:"比我想象中整洁。作家的工作台不应该是堆满烟头和咖啡杯的吗?"
"那是电影里的作家。"他回道。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聊天。起初只是关于文学和音乐的讨论,后来逐渐加入日常生活的片段。童桦在音乐学院教钢琴,常岩晟经常能在早上收到她拍的校园里的樱花,或是午餐的便当照片。
与此同时,宫婧的朋友圈更新频率也在增加。常岩晟无意中看到她和费程会的合照——那个男人搂着她的肩膀,表情中带着占有欲。最新的一条动态是宫婧抱怨费程会又忘记他们的约会,但结尾却是"不过谁让我爱他呢"。
常岩晟轻轻划过,没有点赞。他已经不再为这些内容感到心痛,只是有些困惑:前世的自己为何会对这样一个执迷不悟的女人念念不忘?